本文作者:集创堂第34期会员伊米。
枪型思维图
产品定位
《好奇心日报》是一家新媒体网站,提供商业、智能、设计、娱乐等资讯内容。
所有内容均原创或者邀请专业作者撰写,锁定全球范围影响你日常的公司变化、新闻事件和产品资讯。报道涉及时尚、娱乐、城市、游戏设计等领域,探寻新闻资讯背后的商业逻辑。
是一款垂直类的新闻资讯类产品,好奇心日报的核心定位有三个关键词,商业洞察、生活方式、年轻中产。
用户分析
目标用户:对内容有高质量要求的大学生及上班族,平时喜欢关注商业,科技,互联网。
这些用户分布集中在一线城市,用户所在区域人数最高的依次为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深圳。
从人群属性分析中可以看到,好奇心日报的用户20-39岁占了一半以上,男性居多。其中20-29岁的年轻用户是主力军。
人物建模
产品形态
好奇心日报属于运营驱动的产品,是从纸媒过渡到新媒体。
2014 年,纸媒体急需转型的原因是,新媒体无法在纸媒体中发展壮大。纸媒体体系中,新媒体处于次要地位,从成本等方面考虑,纸媒体中的新媒体都无法拥有完全独立的内容制作团队。
同时,人们已经习惯在手机中浏览大量内容,并对优质内容有很大的需求。同时,微信公众号兴起。在面临现有市场挑战的情况下,好奇心日报选择给产品增加一种调性,然后把它变成一种人群的标签。
这种调性的自信,来源于两个洞察。第一,应该为年轻人提供一个体面的阅读产品。第二,很多阅读形式,从纸转移到新媒体,本质上的内容没变化,但载体和呈现方式已有翻天覆地的改变。展现形式也是内容的重要部分
通过内容,一步步打造这款可能是中国最赚钱的商业杂志
产品阶段
新闻资讯行业是竞争极其激烈的一个行业,一方面是巨头云集,其次是纸媒、电视媒体作为上游的内容提供商,也推出自己的App;第三则是各家的“小而美”,在垂直领域都推出了极具针对性的资讯App,抓住特定人群,将内容做精,原创+深度,优质的内容自然吸引忠诚的用户,或者抓住用户心理的某个点,如我们所说的好奇心日报。
好奇心日报利用自己精准的定位、优秀的产品,在市场上达到了相当高的占有率,ASO100 在2016年1月的资讯类App竞争报告中显示,在苹果手机市场,好奇心日报的新闻指数App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2。
好奇心日报处于产品中级阶段,战略是给受众提供好的内容,在此阶段增强用户认可度与粘性。
前期是强调坚持精品内容,目前《好奇心日报》的内容制作周期已经在向36氪这样的科技博客看齐。
生态形式
好奇心日报的任务场景是内容阅读,行为均在APP上进行,APP是主载体。
产品六要素
优点:
1,流畅,沉浸,广告少,没有无用信息打断,设计感强;
2,图片和标题质量高,色彩鲜亮生动,提高转化;
3,内容块丰富,每个新闻条目只显示大标题和图片,提高内容的阅读体验;
4,每个小条目都是左文右图,一致性很好,也体现产品的特点,以内容为重;
5,界面简洁,导航少,只有两个tab和一个logo入口,提高阅读流畅度;
6,logo在左下方,便于单手操作。
痛点:
1,内容导航层级深,需要点进logo入口,选择内容块,对于有目的型阅读的用户会降低效率;
2,每个页面呈现的新闻条目数量少,而新闻浏览者注重高效。
信息架构
主流程分析
内容浏览流程:
点开首页,进入新闻条目内容,内容最底部有相关内容推荐,再往下是标签栏,有返回键,评论,喜欢,分享功能键。
交互:
1,浏览内容时,屏幕右滑可以返回首页;
2,屏幕内容上滑,整频只显示条目内容;下滑底部显示返回键、评论、喜欢及分享。
优点:
完全沉浸式,阅读体验好
新闻分类有11个内容模块,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模块进行选择,以上是操作流程
优点:内容丰富,分类清晰
痛点:层级过深,页面跳转多,拉低效率
当前流程:
1,按底部标签Q键入口,进入右边导航页面,新闻分类多,跳转多,层级深。
2,新闻内容属于核心功能,层级过深,弱化效率
改进建议:
1,将所有新闻分类直接放在一级导航页里(如最右图),不要到下一个层级
2,由于页面空间有限,可以将其他低频的操作内容,如关于我们,我的消息,个人中心,意见反馈全部放在一个标签里(我的)
当前状态:点击搜索栏,搜索栏空白,输入搜索内容,没有提醒及推荐信息供选择。
改进建议:在第一步点开搜索的时候,在搜索栏下方可以推荐一些好奇心日报里优质的文章,吸引用户点击;在第二步输入关键字的时候,可以根据输入关键字内容推荐相关信息供选择;
产品分析
新闻业最简单粗暴的商业模式就是广告,但是好奇心日报,为了不影响用户体验,每一个广告的质量都非常高而且广告数量小,基本不看到最后(不看标签)不知道是广告,好奇心日报的商业模式一直都不清晰而且也面临变现问题。所以对于好奇心日报来说抓住广告商很重要。
新闻类内容消费场景基本上在早晨起床时、上下班通勤路上、中午休息、晚上临睡、上班偶尔无聊时的碎片化阅读。
签约作者原创内容,足够精品的垂直内容,内容的深度和专业度很强
1,图片多标题长,视觉上信息量太大,无法快速选出想看的内容;
2,内容没有紧跟热点及时更新;
核心功能:
提供高质量内容的输出,根据用户喜好,通过算法给用户推荐感兴趣的内容。
特色功能:
1,离线功能,通过点击左下角的悬浮球即可使用离线功能,在有网络的情况下,使用离线功能后,它会缓存首页的文章。
2,好奇心研究所,是由官方推送的一个小板块,会不定期的推出一些话题来让用户参与活动,调研用户的一些习惯以及看法,同时也可以活跃用户群体。
3,五星属性图,根据你的阅读习惯,喜好等数据生成一个类似于能力值分布的一个属性图 ,让你更加了解你自己 。
视觉分析
app打开时的入口页面,简洁,设计感强。颜色黑黄白,既有格调又活泼,以黑色为背景,黄色和白色突显内容。体现了视觉的强点就是信息的强点。
首页,色调一致,平稳;每个新闻条目都是标题+图片,新闻只显示点赞数、评论数、和新闻栏目,无缩略文,减少了阅读层次,视觉效果良好;左文右图,一致性强;图片质量高。
第二个tab页,图片质量高,内容生动,颜色鲜亮且色调一致,均匀;卡片式导航,都是上图下文,大小面积一致,一致性好。
视觉缺点:
1,列表式导航,列表新闻所占面积较大,都有一个精致的大图和一个长标题,内容多,视觉上给人信息量扑面而来的感觉,抓不到重点。
2,每屏只能显示4-6条新闻,无法快速高效的选出重点要读的内容。
改进建议:
1,减小单个新闻的展示面积,减少卡片频率,下面的列表可以适当减小图片
2,增加每屏的新闻条目数量
注重细节,注重用户体验
首页屏下拉刷新全部内容时, 上面这个城市、阳光题材的素描动图会出现,加深了产品使用时的友好度。
点击单个新闻内容,加载等待时,同样的素描手写风格,会在文章加载里,能有效缓解用户在等待文字、图片加载时的焦虑。
知乎 Live : 手把手帮你规划产品设计职业发展
2017年10月24日20:30
长按二维码参加本次 Live
10月28日广州,全链路设计——传递价值观而非简单的功能罗列
10月29日深圳,全链路设计——传递价值观而非简单的功能罗列
10月29日上海,全链路设计师实战思考